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

发表时间:2020-04-10 06:48:15


  自闭症心理测试题目 : 篇一:孤独症与心理理论 课程名称: 心理卫生学 论文题目: 孤独症与心理理论 教师评语: 2014 年 6 月 孤独症与心理理论 摘 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孤独症的定义和其临床表现,然后介绍了关于 孤独症的成因中的一种假说——心理理论假说,心理理论假说认为孤独症 儿童的症状是由于心理理论能力的缺陷。并且介绍了心理理论假说的临床 应用以及对其的质疑。 关键词 孤独症,心理理论,范式,临床应用,质疑。 1 孤独症的定义 孤独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于神经心理功能缺陷而导致 交流、社会交往与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障碍的综合征,是一种发育障 碍。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致,但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数的 2~5/万 人,男女比例约为 3 比 1 到 4 比 1,女孩的症状一般比男孩严重。 1.1 孤独症的临床表现 孤独症的症状涉及层面极为广泛,包括情感、认知、社交及适应行为 在内等多方面异常。并且,症状的轻重程度差异很大。症状轻者的社会交 往、语言及行为等的异常都不明显,有时甚至很难被认为是疾病,更像是 性格问题。症状重者出现多种心理功能的损害,但一般不会出现妄想、幻 觉以及思维散漫等精神分裂症症状。 孤独症患者与他人(包括他的父母)不够亲密,并且对人情温暖,甚至 母爱,反应冷漠。患者的言语及非言语的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缺乏, 常有模仿性言语并且语意不清,无法正确理解词性,并且错用代词、名词 或动词。症状严重者的语言能力发育明显的迟滞,有的甚至不发育,语义 形成的能力低下,有些患者甚至会使用仅有其本人才懂得的词汇。在行为 举止方面,经常出现刻板行为、奇异行为、仪式样动作、自伤、自残性等 行为。患者有时会对某一特定的物体表现出特殊的依恋,甚至不许其他人 触及。患者通常情感淡漠,但是有时候也会情绪反应过度,尤其是别人动 了他所不许动的东西的时候,情绪可能会异常冲动。患者认知功能存在障 碍,表现为抽象能力、整合能力及衔接概念的损害。患者还多出现神经功 能受损的症状,如嗅觉、触觉和味觉的异常,以及听觉或视觉加工能力发 育不全。此外,有 15%~50%的孤独症儿童伴有癫发作。一般来说,大多数 孤独症儿童智商都很低,但也有些患者却在计算、音乐、绘画等方面有着 超常的能力,这类患者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患者”。 孤独症发病于 3 岁以前,在婴儿早期已经有症状,只是症状不易被察觉,家长们往往不能 及早发现。其症状随着年龄增长可渐渐地自行改善,但是其病程发展并无 规律性。患者通过系统的特殊教育和行为训练,有 2%~15%的患者认知能 力和适应能力可接近于常人,生活能自理,但却仍存在一些言语表达障碍 刻和板行为等表现;此外,不愿与人接触、性格孤僻 的特点则不易纠正。 2 孤独症的心理理论 研究者们已经提出了许多理论和假说,试图从基因、神经基础和意识 等各个角度解释孤独症的言语、交往能力、社会功能以及想象能力的损伤。 心理理论假说便是其中之一。所谓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ToM),也 成为理论论,指的是个体理解自我和他人的愿望,意图和信念等心理状态, 并依此对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的能力。它对人类个体的正常社会生活和人 际交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心理理论假说被认为是了解孤独症的一个很 好的心理学途径。 2.1 孤独症患者的心理理论缺陷 对于正常的儿童来说,如果在四岁左右能够通过关于心理理论的一级 误念任务(first-order false belief task),就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心理 理论。然而当采用相应的任务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测试时,却发现他们大都 不能通过。有一些研究者以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为被试,让被试接受龚 氏非文字智力测验及“意外内容任务”、“意外位置任务”和“外表-真实 任务”三个心理理论的测验任务。(杨娟,周世杰,2007)发现了孤独症 儿童的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同龄的正常儿童,即存在严重的心理 理论缺损。 2.2 心理理论的研究范式——标准错误信念任务 信念,是“人们对世界的心理状态和态度,即人们关于某个事物是正 确的思想”。从信念和外部世界的关系看,信念其实就是对外部世界的表 征。那么,对外部世界的表征可能是正确的(即真实信念),也可能是错误 的(即错误信念)。于是,研究者们将对“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作为孤独 症儿童是否拥有“心理理论”的标志。以下介绍两个错误信念任务,其它 的有关孤独症儿童的心理理论研究的任务大都是根据这两个早期经典范 式改编而成。所以,这两个任务被看做是标准错误信念任务。 一类是 Baron-Cohen 设计的意外地点(unexpected location)故事, 也被称为“Sally-Anne”任务。内容是:向被试介绍两个洋娃娃,一个叫 Sally(她身边有一个篮子),另一个叫 Anne(她身边也有一个盒子)。Sally 将一个小球放到篮子里,然后用一块布将篮子盖上,然后离开。之后,Anne 把球从篮子里拿出来放在盒子里。最后,Sally 回来了。让被试回答问题: “Sally 会到哪里去找她的小球?”。实验选取了 20 名孤独症儿童、27 名 正常儿童和 14 名唐氏综合症儿童。结果发现,80%的孤独症儿童无法通过 上述错误信念问题,即使他们的心理年龄高于另外的两个控制组。 第二类标准错误信念任务是意外内容(unexpected content)。在 Perner 等的研究中,实验者先向被试呈现一个普通的糖果盒,然后问被 试:“你认为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被试 一般都回答:“糖果”。然后让被试看一下盒子里面的东西,让他/她 知道盒子里装的实际上是铅笔。接着实验者问:“假如其他孩子没有看过 盒子里面所装东西时看到这个盒子,他会觉得里面装有什么?”结果发现, 4 岁以上正常的儿童能正确地回答是糖果,而孤独症儿童却不能正确回 答,他们似乎不能理解仅仅看到盒子外表的人会认为盒子里面装的是糖 果。 2.3 心理理论的临床应用 由于孤独症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