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情绪及行为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问题产生的原因,下面分三部分来进行说明:分别是脑科学、 行为学,以及家庭的影响。 1、基于脑科学的部分 掌管情绪的激素有很多,诸如内啡肽、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自闭症情绪及行为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问题产生的原因,下面分三部分来进行说明:分别是脑科学、 行为学,以及家庭的影响。 1、基于脑科学的部分 掌管情绪的激素有很多,诸如内啡肽、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分泌 于大脑不同的部位,同时对我们的情绪起到严重的控制作用。众所周知的“产后 抑郁症”便是和激素水平严重波动有很大的关系。而人的情绪,本质上就是大脑 的电化学作用。 所以, 如何有效的控制不同激素的分泌, 便成了我们控制情绪最直接的办法。 抛开深奥的脑科学不谈,我们今天来汇总一些简单易行的办法。 内啡肽控制“快乐”的感觉,多巴胺提供“快感” ,去甲肾上腺素能让人更 有激情。而内啡肽的分泌又会影响多巴胺。 首先,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比如杏仁、香蕉、芝 麻、鱼、肉、奶等。 另外,β胡萝卜素,以及 VC 等抗氧化物也是比较理想的食品。这里就不举 例了,百度一搜一大把。 其次,较大计量的运动,是促使去甲肾上腺素分泌的好办法。这也就是为什 么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打下来会感觉异常的“爽” ! 再有,就是充足的睡眠。回想一下自己缺觉的日子,是不是沾火就着? 孩子之所以产生问题行为的绝大多数原因都是我们家长平日里, 有意无意的 给强化出来的! 举个例子。 孩子路过超市, 想吃薯片, 但是你不想让孩子吃那么多垃圾食品, 于是你拒绝了孩子的请求。 那么孩子接下来会怎么办呢?如果他乖乖的跟我们走了, 这当然是我们希望 看到的。但是,大多数不会这样吧?于是,他开始用哭闹来挑战我们。如果这时 候我们迫于种种因素(可能是为了逃避旁人异样的眼光,可能是觉得孩子可怜, 也可能是奶奶在旁边说情) ,而选择妥协,给孩子买了薯片。 孩子这次通过哭闹的行为得到了他想要的, 那么下一次他选择哭闹的可能性 一定会增加。用 ABA 的话说就是,我们给出的结果 C(给他买薯片) ,强化了孩 子的哭闹行为 B。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不哭闹, 而用正确的行为来处理呢?这就是我们需要用 ABA 原理来解决的问题了。 首先,我们来看看,关于结果对行为的影响。不外乎两种,增加(或减少) 目标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对于处理问题行为,我们通常是两种同时使用。 首先,我们希望孩子用什么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呢?还以刚才买薯片这个为 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孩子被拒绝后跟我们走,或是小小的表达一下不满,然后 跟我们走。那么,这个就是我们需要给孩子塑造的行为。遵循“辅助+强化”的 原理。这里不展开讲,具体内容请参考如下文献: 那么如何面对当前的问题行为呢?我们可以采用惩罚,或是消退的方法。 说起惩罚,谁都会,简单粗暴,不用学,而且立竿见影。但就像抗生素一样, 后患无穷! 尤其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如果孩子从小就是以惩罚作为消除问题行为 的主要手段的话, 那么一旦等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力量可以与你对抗了之后。他会 毫不犹豫的选择同样的暴力方式来解决他的问题。 所以, 惩罚的方式, 尽量少用。 而能否用好惩罚之外的方式,正是评价一个家长或是老师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接下来说说关于消退的问题。 这里借用一个例子: 我家小区有正后两个门,其中正门一直开着,后门一直锁着(磁力锁) 。我 的停车位是在后门附近, 可我每天都要从正门出去, 然后绕好远到后门才能上车。 突然有一天,我先来无聊。走到了后门,惊喜的发现后门竟然开了,于是我 第二天早上欢天喜地的直奔后门就去。 可是好景不长,一周后,当我像往常一样的准备从后门出去上班的时候。发 现后门竟然被锁上了。这个时候,我一般会怎么做? 我肯定不会直接转身回正门,因为那样就迟到了。所以我会抱着侥幸的心理 去摇晃那个门。 可是如果任我怎么摇也没有用的话,我才会骂骂咧咧的跑回去正 门。 第二天早上,我还心怀侥幸的去后门。如果还是锁着的,我晃了半天依旧晃 不开的话。 那么我第三天还会再从后门走吗?可能就不会了, 即便我非常的执拗, 最多也坚持不了一个礼拜的(如果每天都打不开的话) 。于是,我走后门的这个 行为就被消退了。 可是,如果我们试想一下,我第一天用力的摇晃后门,竟然被我晃开了。那 么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第二天早上肯定会直奔后门,然后直接启用摇晃的方式,对吧? 可如果我第二天晃不开呢?很可能我就开始“行为升级”了,我开始尝试用 脚踹,或是用身子撞。如果我一脚真给踹开了呢?可能第三天我会越过晃动,而 直接就上脚踹了吧? 行为消退便是这个原理, 如果孩子得不到满足开始哭闹。消退的原则就是在 保证其安全的前提下,不搭理他。 你不搭理他,他自然就会选择升级他的行为,可能开始满地打滚了。这个现 象叫做“消退爆发” 。而我们最不理智的就是在“消退爆发”的顶点,选择妥协。 比如,孩子哭闹,你选择消退。这时候孩子开始满地打滚,你扛不住了,选 择了给他买薯片。 那么下一次孩子很可能直接就从满地打滚开始了!甚至会升级 为攻击行为或是自残。 所以说,如果选择消退的话,一定要扛过“消退爆发”这个阶段。 仔仔去年夏天,在外面没玩够死活就不上楼。抱上来就满地打滚的哭,而且 一哭就是至少 20 分钟,歇斯底里的搞得邻居差点报警。 直到现在,他每次发情绪平均不会超过 1 分钟(不过仅限于在我面前) 。用 的就是以消退为主的方式。 不过这里要着重的强调一下,不是所有的问题行为都可以用消退的。还需要 看“行为目的” 。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会归结于如下 4 中行为目的: 1、想要得到 2、获取注意力 3、移除不喜欢的刺激 4、自我刺激 如果,孩子的行为目的是后两者,那么你使用“消退”就正中下怀,反而起 到了强化的作用。 比如孩子一上课就哭,他的行为目的就是不想上课(典型的移除不喜欢刺 激) ,这时你不搭理他,正好满足了他不想上课的目的。 或是,孩子在那转圈、抖手、尖叫。这些都是自我刺激行为,你不搭理他, 反而会强化了孩子的这些行为。 所以说,ABA 是一个系统的学科,我们的孩子千差万别,别想着照搬别人 家的办法。每个孩子都需要系统的分析、塑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