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自闭症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方法(一)

发表时间:2020-05-25 14:23:34

  7.1自闭症学生较容易发脾气,不依服从指示,不愿意工作,经常沉迷於自我刺激的行为,甚至会有自伤和攻击性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他们学习,并且妨碍课堂教学的进行.由於他们的表达能力较弱,旁人不大了解他们的情绪反应和问题行为,因而产生误会.

  7.2 自闭症造成的学习障碍及技能不足,往往令学生产生极大的情绪波动和困扰.若未能恰当处理,便会引起不当的行为.举例说:感觉统合障碍令学生对周围的刺激产生过分强烈的反应;固执的行为模式令他们不善於面对转变,或因无法适应新环境而感到焦虑不安;此外,认知能力不足,缺乏沟通和社交技巧,往往令学生无法理解四周的人和事,亦不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引致大发脾气,甚至伤害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们要确切了解这些行为的成因,才能以有效的方法处理.

  以具体的文字准确描述及界定学生的问题行为,如「大声哭闹达一分钟」,以便明确订出须纠正的目标行为; 分析这些行为带来的影响及其发展情况(例如正在改善或恶化),从而筛选需要处理的问题行为.当这些行为对学生或他人构成危险,妨碍课堂学习和日常生活,或成为学生与人交往的障碍时,便须加以处理; 若发觉有多个问题行为需要处理,教师宜因应这些行为的危险性,学生的学习需要及家长的意愿,决定处理有关行为的先后次序.

  向其他教职员和家长搜集与问题行为有关的资料,包括:行为出现的环境,地点,持续时间,次数,情况,旁人的反应及所导致的后果等,并进行记录(记录表格见附录十三); 根据自闭症学生的个别情况,分析行为的成因.例如是否因为沟通困难,感官失调,感到不安全,家庭或学校环境有变而引致出现异常的行为; 分析问题行为的前因后果,目的或要表达的信息,并找出行为持续出现

  根据问题行为的成因以及学生的能力和需要,订定学习目标.教导他们正确的沟通和社交技巧,协助他们建立替代行为,或引导他们进行不相容行为(即不能同时进行的行为,如不能同时拍手和咬手),以逐步改变其不当的行为模式;

  - 因应学生的认知和沟通能力,配合校内可用的资源及家长的意愿,选取合适的训练策略;

  - 选择一个经常出现问题行为的情况,并尝试在该情况下改变学生的行为,但须选择最有效的训练模式,例如:一对一的情况比小组形式更为适合矫正行为,而小组形式又比在整班课堂中进行来得有效;

  - 详列推行细节,包括实施期限,负责人员,环境安排,处理步骤,教职员与家长配合的方法等.

  在计划推行的每一阶段,比较学生前后的改变,以评估计划的成效; 定期检讨方案,按需要作出修订;

  有需要时,寻求专业人士(如教育心理学家或医生等)的意见,以重新制定有关方案.

  (a)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成因不同,他们的需要,学习能力及行为模式亦各异.因此,教师须仔细进行个案分析,拟订适当的方案,处理问题行为.

  (b) 要制止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教师须确切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或目的.教师应帮助他们掌握适当的技巧,或建立正确的行为,以取代原先的问题行为.压制问题行为的出现,往往只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做出其他不当行为.

  (c) 处理问题行为时,要留意所采用的方法是否配合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并可运用视觉策略辅助他们学习,如将规则张贴於学生的座位旁.教师宜透过示范教导适当的行为,并给予足够的练习,确保他们明白和熟习正确的行为,以逐步改变的方式塑造学生的行为,可令他们较易适应和接受.

  (d) 教师要把握处理问题行为的时机,适当运用奖励,才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由於自闭症学生的注意力和语言能力较弱,处理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他们根本无法明白受赞赏或被制止的原因,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当学生表现良好或恰当,教师应即时给予奖赏,鼓励学生再次作出合宜的行为.

  (e) 预防胜於治疗,教师宜在问题出现之前,采用下列方法纾解学生的情绪: 为学生提供有系统的学习环境,适合的学习活动,并订立明确的程序及清晰的指引,让他们投入学习活动; 将学习环境,时间,活动模式等已知的转变,预先告知学生,减少他们对转变的焦虑; 教导学生适切的沟通和社交技巧,鼓励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学会恰当的表达技巧,例如怎样传达「拒绝」,「想休息」等信息.教导学生管理情绪,例如应使用语言或图卡向人求助,而不应放声叫嚷.当教师发现学生遇到困难,应在他叫嚷前引导他举手示意,并按需要给予协助; 教导学生游戏和玩耍的技巧,避免他们因感无聊而作出不当行为; 教导学生松弛的方法,如深呼吸,静坐等,让他们在遇到压力和适应困难时,能运用适合自己的松弛方法,纾缓不安情绪; 对於一些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尤其是将踏入青春期的学生,教师宜透过体力活动或简单运动,如跑步,跳绳等,让他们消耗体力,发泄情绪; 密切留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及时和灵活地更改活动内容或重新安排学习流程,减少他们因学习上遇到困难而出现忧虑及问题行为.

  教师不应只着眼於抑制学生的问题行为,反之,可采用强化正面行为的方法,以消减问题行为;

  除非正面的处理方法未能奏效,否则,应尽量避免采用令学生厌恶或惩罚的方法,例如取去他们喜爱的的物件.

  (g) 学生如有不当的行为,教师应避免过分注意他,因为对学生来说,责骂和惩罚有时亦可算是一种关注,会鼓励问题行为继续出现.惟教师须表示不满,并应立即纠正他的行为,教导他用其他适当方法来取得关注.举例说,当儿童叫嚷时,应走到他身旁,但不要望着他,待他安静下来,再引导他举手或使用图卡来表达需要些什麼,并给予协助.

  (h) 学校应为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订立周详的行为管理计划,其中应包括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应变措施,以减少突发事件引起的混乱和危险.

  (i) 学校应确保全校教职员和家长采取一致的政策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师宜与家长预先商讨处理问题行为的计划,并就训练策略和有关安排取得共识,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教师亦应与所有接触学生的人士紧密合作,采取一致的方法和态度处理问题行为,使学生容易改进,以免无所适从.

  协助学生改善行为问题的人,应包括学生的父母,兄弟姊妹,其他家庭成员及朋辈,使他们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能得到别人的辅导; 教导学生学习自我管理,成为自己的辅导员,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独立地作出适当的社交回应,预防行为问题的出现.

  - 订定行为管理和自我监督的目标,设计合适的自我监控记录制度并选取有效的奖励;

  - 指导学生自我评估.若不能达标,则须重新修订自我监督的目标;能达标者,则可奖励自己;

  - 协助学生学习独立和主动地自我管理行为的技巧,并把这方面的训练纳入整体课程内.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