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样本

发表时间:2020-05-28 06:39:46

  新华社北京4月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苑苏文姚远)8岁的纪元卿成了北京丰台区东铁营二小二年一班的“班级小明星”。在上周举行的投票中,这个温顺爱笑、胖嘟嘟的男孩获得了同学的全票支持。

  纪元卿是东铁营二小第一位自闭症学生,入学后,在老师的特殊关照和同学们包容的气氛中,他变得开朗、活泼,并逐渐有了与他人交往的基本能力。

  选择进入普通小学,寄托了纪元卿的妈妈张女士的全部希望,并被其丈夫纪先生称作“决定性的变化”。

  两岁半时候,在幼儿园老师的建议下,纪元卿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被确诊为自闭症。拿到诊断书,一家人震惊之余,纪先生也回忆起了更早之前孩子的异状:照百日照不看镜头,对声音不敏感,当同龄的小朋友都已经开始牙牙学语时他却并没有要开口说话的迹象……

  小家庭迅速调整了重心:张女士全职照顾孩子,纪先生负责在外努力挣钱。紧接着,纪元卿被送去了各种培训康复机构。甚至为了进入一家名气颇高的私人康复机构,一家人搬离南三环的家,到北五环的天通苑租房居住过一段时间。

  “康复”了一阵后,夫妻俩就发现了问题。“刚开始学了点东西,觉得挺新鲜的,但是过了几个月之后,感觉就没有新东西了,然后换了个新地方呢,发现还是那一套。”纪先生说,“很多人把自闭症的康复机构做得方向偏离了,变成了糊弄事儿的盈利机构。”

  纪先生一家决定远离依赖培训机构的怪圈,让孩子和正常人一起长大。这是纪元卿有一次参加合唱时冒出来的想法。纪先生最先发现,当儿子看领唱者用手扶着耳麦唱歌,他也有样学样地把手放到耳麦上。

  “他的模仿能力是有的,就是不理解。”纪先生随后想到,如果把孩子送去都是“特殊”学生的培智学校,他会不会模仿身边那些动作和言语不协调,兴许还有怪癖和暴力倾向的同学,从而更难养成正常人的生活习惯?

  让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学生从小生活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从而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这种理念被称作“融合教育”。

  这两年,纪先生一家所在的丰台区教委开展了“春晖行动”,为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需求学生聘请专家,提供个性化辅导和训练。2013年,东铁营二小成为“春晖行动”第一批项目实验校,2014年,居住在划片学区内的纪元卿成为这所小学第一个自闭症学生;去年,第二名自闭症学生进入了这所学校。

  今年年初,教育部发布《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提出招收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一般应设立资源教室,向随班就读的残疾学生开放,并应配备适当资源教师。

  去年年底,东铁营小学获批50万元资金,建立了一间60平米的资源教室。目前全北京已有接近200所学校建立了资源教室。

  接受记者采访时,东铁营二小副校长闫利平特意强调,学校对划片内孩子都是“零拒绝”。“很多情况特别严重不能来的,老师还会送课上门。”

  闫利平是学校里“春晖项目”负责人,在她眼中,特殊的孩子是学校的财富。“我和我们老师说,要感谢这样的孩子,让你的执教生涯更丰富了,我一辈子都没遇到这样的小孩,现在我遇到了,就要想办法去教育好他。”

  女教师景志红被选为资源教师。“比当班主任的时候压力大多了。”她不止要给学校里有自闭症、多动症、学习障碍学生在资源教室做康复训练,还负责长期跟踪“问题儿童”,给学生和家长做心理疏导。

  “每个孩子都建立了档案,他们在资源教室的训练也有录像。”景志红说,她拿出了厚厚一沓训练记录表。每周她会在资源教室为纪元卿做三次康复训练,学校还请了自闭症方面的专家,对孩子定期进行运动评估。

  在资源教室,纪元卿有时做瑜伽进行肌肉康复训练,有时通过Xbox游戏机“打保龄球”增加体能,有时也唱歌、摆沙盘,让急躁的情绪放松下来。

  闫利平希望,通过这种“融合教育”的方式,纪元卿和其他特殊孩子能够全面发展,最终独立地生存在社会上。

  要实现这个目标,仍要跨越许多障碍,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专业师资力量的缺乏。实际上,在基础教育系统中,特殊教育专业的老师十分罕见。大多数资源教师都是从别的科目转过来的。

  国内高校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时间并不长。2000年,北京联合大学成立了特殊教育学院,首次招收培养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生。这是我国第一个相对独立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院。

  “这几年特教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了,但是总数仍然很少,而且在全球范围的研究来看,自闭症儿童的比例有所上升,对特教的需求更多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副教授张旭说。

  她希望国家投入更多资金来组建专业特教教师队伍,另外,在普通学校的师范专业中,也都应该增加特殊教育课程,“让普通的老师有一点意识。”

  融合教育虽然是趋势,但在初期阶段,家长扮演的角色也至关重要。“有了这样的孩子,家人就要在遇到的各种情况下找平衡。”纪先生透露了一家人的生活哲学。

  张女士面对的,是一个在自己、儿子、学校、家庭间的复杂平衡。除了每天帮助儿子做康复,在学校里,她热心地帮助老师维持课间秩序、帮同学们复印资料、帮助儿子与同学交流,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也就更喜欢自己特殊的同学。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