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康自闭症连锁品牌

一个自闭症儿童的音乐治疗过程让声音不再尖税……

发表时间:2020-06-01 19:15:46

  小艾是一个大眼、性格谨慎的男孩,5岁被诊断为“自闭症”,小艾对声音很敏感,当周围声音尖锐、音量高时,他会尖叫,乱跑,抱着人哭泣,例如音乐课上面的铃铛、体育课上的集合哨、地铁里的发动机声音、过年过节时的鞭炮声。除此之外,在他很高兴和很紧张害怕的时候,他还会伴有大位高频率的自我刺激(双手放于胸前,摇手、抖手,双眼盯着双手)。小艾来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4个月了,每天上两节个训课程、一节集体音乐课和一节体育课。在听完这些情况以后,治疗师跟小艾的妈妈谈了很多种的可能,但到底治疗师能帮助他到什么地步,这个也只能具体操作后才知道。通过音乐治疗进行声音的脱敏,建立面对刺激声音时的合理反应,以及减少手部的自我刺激。

  初入音乐治疗室自闭症儿童小艾表现得很拘谨,低头侧目看着我。治疗师简单地用吉他弹唱了《问好歌》并做了自我介绍。在第一节课上治疗师摆出了治疗室里所有的乐器(串铃、木琴、摇铃、沙锤、三角铁、钢琴、吉他、小鼓、响板、双响筒),让小艾挑选自己喜欢的乐器。小艾比较喜欢木制的乐器,因为声音没那么尖锐强烈。治疗师依次演奏了他喜欢的乐器,伴随着钢琴(由我来演奏)长了一些儿歌。之后治疗师尝试演奏三角铁(三角铁是铁质的乐器,声音比较尖锐),小艾开始捂耳朵,离开座位并且要阻止我的演奏,嘴里说着:“不想听这个,马上停下! ”治疗师停下了演奏,然后跟他一起演奏木琴,唱歌曲《虫儿飞》安抚他的情绪。他很喜欢《虫儿飞》这首歌,可以平静地跟治疗师一起演唱。第一次课程治疗师并没有尝试比三角铁更尖锐、音量更大的乐器。因为三角铁的声音似乎要让他情绪失控了。治疗师记录下了他喜欢的乐器(木琴、沙锤)和他喜欢的歌曲(《虫儿飞》)。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治疗师也将用这些音乐和乐器建立我们友谊的桥梁。

  时间马上就到了第2周,治疗师依然能在上课的开始唱《问好歌》,相互地问好。 之后治疗师加入了乐器的演奏——音乐模仿。这个游戏的重点在于治疗师会轮流演奏乐 器,相互模仿彼此的声音效果。在这个游戏中治疗师需要认真地听对方的演奏并且 做出回应。治疗师会交换手中的乐器,演奏不同的乐器,听不同的声音。在这个环节治疗师也加人了三角铁,它短暂的出现并不影响整个大的音乐背景。在这个游戏 之后治疗师加入了另外的音乐游戏——音乐同步,一起演唱歌曲并演奏乐器。 音乐上互动时,在互动模仿的环节治疗师会间隔1分钟就用钢琴弹奏出不和谐的音程并且加大音量,在这个欢快的互动中小艾也都能安坐在椅子上接受这 些声音。在唱歌的环节中每一句的句末治疗师加上了三角铁的演奏,起初两次小艾有 捂耳朵的动作,但由于这首《虫儿飞》是他喜欢的歌曲。后面再次出现三角铁声音的时候他已经可以接受,并且还可以自己演奏三角铁。治疗师很高兴小艾这么快就 信任自己了,并且可以接受这种小型的铁质乐器的声音。

  随着治疗师之间的了解加深,配合的默契也在进一步升级。到了第3周,治疗师开始把串铃拿出来演奏治疗师的歌曲。每当小艾完成串铃演奏的时候,治疗师就做他最喜欢的音乐模仿。在音乐模仿中,加上了串铃模仿。俩人轮流来演奏钢琴、木琴、串铃、三角铁。在演唱歌曲的时候也会一起大声地演唱歌曲(让他适应大音量的说唱),很好地完成了声音的过渡。在这周治疗师引导小艾用不同的指法演奏三角铁、木琴、钢琴,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他的手部精细操作,代替手部自我刺激。很庆幸小艾在这个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也让治疗师在跟他一起上课的过程中体验着乐趣,不断地强化则会治疗师上课这件事情。

  时间像翻书页一样一页一页地翻过来,给人留下的都是彩色图画或者黑白字体的印象。在第4周,依然进行着音乐游戏。唱歌、演奏乐器,偶尔也会聊聊歌曲。这周治疗师开始加人了摇铃——整个治疗室声音最大的乐器(这个也是音乐课上导致他尖叫乱跑的乐器)。治疗师左手拿着吉他演奏歌曲,右手右手拿着揺铃用手指弹吉他(摇铃并没有发出声音)。这个乐器的出现让小艾开始捂耳朵, 但是他没有离开座位。每当音乐弹奏到他最喜欢的阶段时,治疗师就摇摇铃。小艾会说:“换乐器,不要这个。”但是他并没有阻止治疗师的手来弹奏。

  这个摇铃还是会带给他很多负性的体验,或者使他的应对方式没有那么恰当。在第5周,依然重复加强前几周的音乐游戏,听不同的乐器演奏,增加各种声音剌激。但是在这周对于摇铃的声音,小艾还是捂耳朵。为了使他更快地适应这个声音。每当小艾听到摇铃不捂耳朵的时候治疗师就会发给他一块QQ糖。伴随着吃糖这个行为,小艾接受了摇铃的声音,而且还会主动要求老师摇铃。之后治疗师将糖撤出,在没有奖励的时候他也可以安坐在椅子上来演奏摇铃。这周得到小艾妈妈的积极反馈。在家里小艾面对刺激声音的表现也越来越好,虽然会表现得很害怕但是之前的尖叫和大哭少了很多。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次上课之前小艾都会满脸堆笑地进教室,进到教室以后也会多次给治疗师提出要求想一起进行他喜欢的音乐游戏。第6周,在之前的治疗项目基础上,加上了哨子。这个时候小艾对哨子的反应也比之前好了很多,没有 尖叫、哭泣,但会侧头将耳朵向肩膀靠。这样的方法持续了两周。在之后的音乐课上小艾已经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演奏摇铃。在体育课上听到集合哨声也不会尖叫乱跑。在这几周穿插练习了不同手法,用手指、手臂敲鼓、弹琴。小艾的自我刺激也由第1周的每节课8~10次降到第8周的2~3次。

  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很快乐、很短暂,音乐伴随着孩子们成长,中心每一位老师也在成长。我们最愿愿意看到的是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最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帮助孩子们增加这些笑脸出现的频次。感谢家长的信任和小艾对我们的信任。经过8周的音乐治疗,小艾对声音的敏感度降低了很多,可以面对多种声音(摇铃、哨声、地铁里的发动机声)做出合理的反应。到这里音乐游戏该对小艾说再见了。我们更希望他拥有美好的童年,在未来去拥抱屈于他自己的天空。之后可以完整正常地上集体课程,并转到了ABA个训课上。两个月之后他离开了我们中心回到老家准备小学的入学准备,祝他好运!

  治疗师在给自闭症儿童小艾做音乐治疗前和妈妈仔细沟通并且充分分析了他可能对于尖锐声音过于敏感的原因。这是给儿童进行音乐治疗的重要一步。通过前期了解治疗师在给小艾上的第一节课时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并且让小艾一起演奏。这样既观察了儿童对哪些声音比较不敏感还让儿童对于音乐有了一次快乐的体验,让他对音乐没有那么抵触。当治疗师在自闭症儿童比较放松的情况下敲响三角铁时是对他的又一次观察,在确定自闭症儿童确实对高频的声音很敏感时,老师在每次教学中先用演奏音乐和游戏培养小艾对音乐的兴趣,再在治疗中慢慢让小艾适应高频的声音以降低儿童对于高频声音的敏感度。(图片均来自网站,如侵删)北大医疗脑健康:

电话咨询
短信咨询
在线咨询
查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