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15岁,寄宿,父母小时4岁离异,但都是爱着自己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 ,基本上一年才见到一次,父亲厂里上班,虽然关心我,但他对当年的事心怀愧疚,感到对不起我。从小我成绩优异基本没让他们操过心,但是自从14岁后就感到比较孤单,完全符合外向孤独症全部内容,即使身边有朋友兄弟在,但是总是觉得很寂寞。对好朋友的麻烦总是帮忙,但遇到自己的事总是不想麻烦他们,独立解决 。多次在送妈妈上飞机之后,一个人偷偷的哭,连我爸爸也不知道……初三面对压力总觉得自己特别累,很想哭一场,但是又觉得自己是男生,不能轻易流泪……在别人面前总是表演出一副没事人的样子,即使在苦也要强颜欢笑,我到底该怎么办?????
外向孤独症患者在生活中很善于交际,有很好的人缘,并且在人面前总是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地样子,给大家以乐观、开朗、热情、自信、积极进取的好印象。但是,这种人的内心往往很丰富,甚至是多愁善感,但他们不喜欢表现出来,不喜欢刻意地找人诉说,没有可以倾诉内心情感的朋友。周围人也误以为他们内心很强大而没用心关心他们。
这类患者性格多样化,遇到什么样的人就讲什么样的话,能适应不同性格的交往对象。患者有时候会笑的没心没肺,有时候却沉默寡言,许多要说给别人的话,最后只说给自己,不愿打扰别人,表面虽然开心,却常常口是心非。
(1)认知领悟疗法:给患者不断灌输观念,要加强修养,遇事泰然处之。告诉患者不要给自己定标准,遇到烦恼,找倾诉者,不要把压力隐藏在内心,应当释放出来,平静地接受生理上出现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避免因生理变化对心理造成的冲击。
(2)情景治疗:寻找情绪体验的空间机会。一是时刻要关心他人,与亲朋同甘共苦,无论悲欢、离合,都是对心理的撼动;三是多学习一下艺术,写作绘画等,都会是一种新的境界,产生新的追求,在爱好中寻找乐趣。
(3)自我疗法:正确认识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根据社会的要求,调整自己的意志和行为,使之更符合社会规范。摆正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你其实心理并没有问题,很多人会拿症状特征跟自己匹对,然后寻找相似的地方,犯了人性思维弱点的主观性,人类总是会寻找证据去证明一件事,但实际上应当寻找的是证伪而不是证实,寻找想矛盾的地方才是真理的正确方式。
心理疾病判断依据不是某某行为心理特征而是行为和心理是否对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严重影响。赏金截止时获赞5个关注有用5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