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自闭症,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雨人》、《海洋天堂》等影视作品。与其他残障群体不同,自闭症作为精神残疾的一种,仅仅是最近十年才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而十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对这个群体的钻研和实践,积累了大量康复案例,并坚持为需要帮助的自闭症儿童家庭提供帮助。从临床上看,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发病,但是等家长们觉得不对劲时往往错过了发病的最早时期。临床科研显示,如果孩子在3岁前能够得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回归”,并经过坚持不懈的科学干预和治疗,80%-90%的孩子都可以回归社会主流。
十多年前的自闭症患儿,其中有几个孩子是1岁多就进行康复治疗的。如今,他们已经回归社会主流,进入学校和普通孩子一样正常接受教育。其中一位孩子的家长经常跟我通电话,告诉我孩子的近况。
吴女士是一位漂亮聪颖的女性,她和丈夫在同一家外企供职。儿子小海长得白白净净,五官端正,一副聪明伶俐的样子。然而,小海一岁半时,同龄孩子已经开始说简单句子了,他却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叫他名字,也没有反应;他开始喜欢原地转圈,一口气转二十几个也不晕,开始不知疲倦没完没了地来回跑……吴女士开始发现小海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这是怎么回事呢?疑惑中,吴女士带着小海来到了我的诊室。经过详细询问小海的生长发育史和相关检测,诊断小海患了“自闭症”。
由于小海的病情发现得相对比较早,还没有错过自闭症的黄金干预期,我为他进行了专业的康复训练,并指导其家人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经过1年多的坚持,孩子的病情就有了明显好转,他会喊“爸爸、妈妈”了,并愿意与亲近的人交流。看到治疗成果的这位母亲激动得泪水直流。如今,这个孩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